2023年初,我完成了以Home Assistant为基础的智能家居建设,见这里这里2024年 2025年,两年过去了,HA系统从22.12升级到25.1,居然还能够正常运行,大概算得上连续发生的奇迹

主要教训:稳定压倒一切

在荷尔蒙逐渐消退的三十三岁,对新玩意的追求已经逐渐被确定性所覆盖。而很遗憾,现在我家的配置尚不能称为稳定。特别是绿米ZigBee开关,大概每隔几天就会有某一个断开连接,需要重新配对,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距离太远的原因。好消息是,这几个开关在没有信号时会由无线开关退回到开关模式,不会出现关不上灯的尴尬情况。

据传闻,直接使用小米多模网关连接米家,Zigbee网络是使用星形而不是网状连接,所以我近期(2024年)换成了Zigbee2MQTT模式,正在进一步观察。 又观察了一年,发现使用ZB Dongle-E和一条短USB线,在稳定性上比小米网关要好的多,除了在重启时会让灯泡闪烁之外。不过,ZigBee2MQTT自带的编组效果甚至不如HA自带的群组功能,不知道所谓的“减少网络压力”体现在哪儿。

另外,闲鱼上采购的绿米系列有一个插座坏掉了;另外的廉价ZigBee洋垃圾大都是能用的,但会有一些识别上的问题,不建议在容易挨骂的关键位置上使用。

这玩意有用吗?

有,情绪价值。

开玩笑的。通过软件来弥补硬件的功能,甚至重新定义硬件,是前些年“软件吞噬世界”狂言的部分原因,纯硬件上无法实现的事情,通过外接的无线开关和传感器就可以部分弥补。

比如说,在卧室的门框上贴上一个全屋熄灯按钮,在对付不睡觉小朋友的时候很有帮助。自己凑合的零冷水方案也算管用,虽然效果不如直接安装电热水器。另外,壁挂炉加上屋里的几个温度计,配合简单的PID算法,能够让整个屋子变得十分舒服。

我猜其他房子的温差应该会更大一些。这里的P=60,I=0.005,D=3600。Just in case.

纯粹提供情绪价值的也有,比如说AI-on-the-edge-device,ESP32也能跑AI,科技真是神奇啊——实际没什么用就是了。

另外,电动窗帘也挺棒的,我突然想起来。

智能灯还是智能开关?

正如之前说的,我在装修时选择了双重智能的方案。回头来看,只要ZigBee足够稳定,这种方法也有好处,比如可以留一些空的开关位置,在住一段时间之后,为这些开关增加一些功能——比如按键开窗帘、双击开空调,之类。

直接用米家怎么样?

使用Zigbee2MQTT之后,米家不再能够控制开关和灯泡了,只能勉强打开吸顶灯降低骂街音量。我个人对米家没有任何成见,不过, 虽然身处果壳之中,我仍然想当无限宇宙之王。 或者,无线网络之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