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对,其实应该是“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”。

这体现出我当前在写字上的一些困难。

翻了翻自己的博客,上次正经写字大概是半年之前了,而这篇博文也在草稿箱中躺了很久,除了前面的两句引子之外,正文空无一字。

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。因为自己的被害妄想,在这个博客里并不会涉及过多的现实生活。另外,长时间对情感的否认也抹去了自己伤春悲秋的能力。小的时候语文老师教我:“须言之有物。”可是在无尽的将石头推向山顶的旅程中,能够提及的景色也确实十分有限。

当然原因并不仅仅在此。我常常幻想自己能够成为一位长文作者(就像Tim Urban一样),但每当我尝试进行这种写作的时候,总会有一种恐惧围绕在身边:如果文中出现了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错误该怎么办?

事实上,当这种恐惧最强烈的时候,我甚至一句自己的话都说不出来。取而代之的是,疯狂地搜索有没有更加精辟、更加有说服力的句子。既然别人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,那么至少说出类似的话也情有可原。1

仔细想一想,这样的枷锁可能是常年的八股文、或科技报告写作给我戴上的2——却正好适用于现在,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审稿人的时代。

说到这里,我发现自己说不出话来的原因,只是追求完美……或是害怕被喷而已,即使是在完全属于自己的博客。

毕竟

一旦我成为人类,我只会跟你讲一些不太重要或者根本不重要的事,我会尽量避免谈论信仰和政治,因为如果我们意见不统一,你就不会再喜欢我了。

顺带一提,这种现象在传播学中可能叫做“沉默的螺旋”。我在准备一些严肃(……)的素材时,发现很多想法已经在传播学中出现过了。比如这个词,是我在《大众传播理论:范式与流派》的目录上发现的。对于一个新闻系的本科生来说,这个理论就是所谓简单的常识;而我刚刚看到这本大部头的第二章,素材们还要继续在笔记本里吃灰。


  1. 还有一个副作用是,更喜欢使用一些诘屈聱牙的成语。比如刚才的伤春悲秋,我查了好久,发现了“咏月嘲花”这个词,但并没有把它放进去——而且敲字的思路也被打断了。 ↩︎

  2. 同样带来的还有“滥用抽象动词”之类的。当然,这是 微不足道的 文风方面的问题。而且,是的,我又走神了。 ↩︎